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公众号 04.2212:00
界面新闻记者|林子仁
界面新闻编辑|姜岩
《地球中心的人》
童末座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
几个世纪以来,在斯皮加霍的群山里,在高山牧场和广阔的森林里,在鹰巢般的房屋里和火坑旁,这些自称为诺苏人的黑人一直生活着。他们称自己为“来自地心的人”。 1930年代的大凉山,三个失去身份的人在山里相遇。他就是铁哈,同为边境汉族,本名冯世海,被困彝族地区15年后逃出;她是齐娜,一个被家族流放的女族长;她是“子墨的女儿”,被困彝族地区15年。名字被夺走了……
《地心的男人》是作家佟沫的最新小说,她以大凉山传说中的“鬼母”形象为基础,融入20世纪30年代社会巨变,剖析人生一百年前的大凉山的状况。产生极富想象力的写作。童沫拥有人类学学术背景,长期关注非华语群体,对汉族和彝族的差异很敏感。为了让小说中的人物真实可信,她从2016年开始阅读与凉山相关的历史研究,走访当地,并于2018年至2021年创作了《地心人》。后记,
“书中的《梁山》是我的虚构,它是人类生存和困境展开命运的实验场,也是语言展开命运的地方。我创造的所有人物都与我很接近——他们的灵魂和我的灵魂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复杂、犹豫和矛盾;就像我一样,几乎每个角色都刻有局限性,他们的绝望和希望也是如此。
“千种绿,万种蓝”
[印度] 作者:Anuradha Roy,翻译:Tan Sherran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期
这部小说的口号是“印度女人的‘月亮和六便士’”。从人物设定上来说,《千道绿万道蓝》的女主角和《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角们确实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都在中年时抛弃了家庭,来到一个小岛从事艺术创作。但读者很快就会发现,白人男性和有色人种女性在追求艺术梦想时的思维和行为不同。在本书中,读者将通过女主人公加亚特里的儿子梅什金的视角,一点一滴地走进她的内心,还原她的生活,了解她的追求和奋斗,通过加亚特里更多地了解她。了解更多关于父权制如何限制印度女性生活的信息。
现实与虚构、个人与政治的紧密交织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的背景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读者将看到印度社会如何应对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被迫卷入的世界大战。读者还会看到,当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时,男人和女人根据情况的思考方式有很大不同:加亚特里的丈夫责备她自私,“我们的人民正在为自由而战,而你们却只想着”我自己。”加亚特里回答说:“一个伟大国家的自由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告诉我!它会让我自由吗?”
有趣的是,书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是真实的历史名人,如印度作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德国巴厘岛画家和艺术家沃尔特·斯皮思以及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历史与想象的交汇为这部小说增添了很多趣味。
《班级历史: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秀芝石榴花
崇文局2023-12
黄秀智是鲁东大学文学院2018级语文班1801级本科班老师。本书是他带领班上42名同学四年(2018年9月-2022年6月)大学学习生活的记录。 《班级纪事》是本书的主体。每月由一位主笔撰写,记录四年来每个月班级的主要事件、读书心得、学习成长经历。该班创办了班级季刊《石榴花》,“石榴花”成了这42名同学的昵称。他们来自汉、壮、回三个民族,覆盖14个省市自治区。
陈平原在本书的序言中指出,目前中国大学存在着巨大的两极分化。世人的目光往往集中在“985”、“双一流”大学的“骄子”身上,却对非名校大学生的处境缺乏关注。 。 《班史》揭示了普通高校普通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精神生活,“读起来饶有兴趣”。他注意到,在该班联合创办并主办的班级季刊中,黄秀智连续四年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引导学生培养跨学科阅读和研究性写作的能力,将本班学生培养成杰出的。视野、兴趣、水平会让你对这个平凡的班级刮目相看。
《我看到的世界:李飞飞自传》
【美】李飞飞、赵灿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2月
《我看到的世界》是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顶级科学家李飞飞的第一部个人回忆录。在这本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生活贫困的普通移民成长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详细讲述了她在人工智能领域见证的发展历程,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李飞飞是人工智能的理性乐观主义者。她认为,人工智能将极大促进人类发展,但需要引导,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以人为本”。 “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拓宽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思考边界,明确提出人工智能需要对人和社区产生积极影响的要求,如果我们对成功的定义能够包含类似的表述,我相信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人工智能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宽容与固执:维新家司马光与北宋政治》
赵冬梅 撰稿
见城邦·中信出版集团2024-3
司马光是个聪明孩子,果断砸缸救人;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编纂了《资治通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保守派”,站在王安石变法的对立面;本书延续了历史学家赵冬梅的前作《司马光及其时代》和《宋朝的变迁,1063-1086年》。以司马光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展现北宋政治文化历史的变迁,赵冬梅表示,这些年她对司马光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司马光晚年并没有反叛,放弃宽容。他始终如一,始终追求心中的真理,希望重建宽容的政治。但这就是司马光,在哲宗早年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他很无奈,从逻辑上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宽容的反面。”
赵冬梅在书中指出,宋朝虽然在仁宗皇朝时期达到了儒家政治的“顶峰”,但历史表明,这一成就是不可持续的。关键是,帝制时期的最高原则是皇权至上,皇帝的配合是制度顺利推行和程序正义得以延续的基础。士大夫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是劝说皇帝改正错误,但却无法真正限制皇权。与此同时,权力集中的诱惑不仅吸引了皇帝,也吸引了官员。所以我们看到,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的政治出现了法家化的转向。讽刺的是,“仁宗王朝宽容政治培养出来的两位政治领袖(司马光和王安石)联手,以不同的方式摧毁了宽容政治”。
《狼时代:第三帝国之后的德国和德国人,1945-1955》
[德语] 哈拉尔德·詹纳
乌托邦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4年1月
二战结束后,一半以上的德国人都在其他地方。其中,900万人因轰炸而失去家园,1400万人成为难民和被驱逐者,1000万人成为被解放的强迫劳工和囚犯,还有数百万逐渐被释放的战俘。本书作者哈拉尔德·詹纳发现,战后的头四年是德国历史叙述中的一个空白。他这样定义这个时期:
“1945年夏天,德国仅剩的土地上总共只剩下约7500万人,勉强可以称为一个社会。人们把这个‘别人都是狼’的时代称为‘无人时代’、‘无人时代’”。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切都已经开始好转的时候,这种每个人只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自我形象仍然延续着,人们仍然固执地把家庭当做自己的家。躲避他人并保护自己的堡垒。”
耶拿发现,逃离战争和死亡的德国人普遍将自己视为受害者,而且在战争结束后,对犹太人大屠杀的有意识的排斥和集体沉默仍在继续。但也正是在这个重建生活的时期,人们欣赏美,对生活方式更加开放,更加渴望进行严肃的对话,并创造出更多创新的艺术。 “这些被驱散、强征、逃亡、幸存的人们,是如何分散再团聚的?‘国民同志’又是如何逐渐重新成为公民的?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历史。”是的。那在书的序言中写道。
《原始丰富:布须曼人的生活方式》
[英文] 詹姆斯·苏兹曼 (James Suzman) 撰,赵红 (Zhao Hong) 译
汉译出版社2024年2月
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在《工作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在人类95%以上的历史中,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将工作置于近乎主导的地位。随着进化史的展开,人类变得越来越忙碌,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且塑造个人的身份——这种对工作的痴迷,农业生产模式带来的文化和经济变革所引起的。
但“工作时间越长越好”的逻辑并没有征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本书是苏兹曼在南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进行的民族志研究。他发现居住在该地区的桑族人每周只需工作15个小时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苏兹曼在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与桑人一起生活了 25 年。他深入了解了桑族人在理解生命、时间、土地、食物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独特思维,详细阐述了他们与西方殖民势力及其他少数民族、货币经济与现代国家制度的冲突。进一步反思人类文明的起源、历史与进化的关系、狩猎采集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差异与冲突,以及西方世界对环境污染、私有财产和不平等的看法。 。苏兹曼指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代繁荣”的定义,从“原始繁荣”中汲取思想资源,重构文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得到普遍尊重的经济发展模式。
《蒙古世纪:中国元代视觉文化(1271-1368)》
【英文】马晓红撰,赖兴瑞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月
元朝(1271-1368)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创始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致力于创建一个远远超出了先前中华帝国疆域的广阔的欧亚帝国。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艺术史和考古史系中国艺术史教授谢恩·麦考斯兰在本书中,在蒙古人的更大框架内分析了当时的视觉材料。帝国,包括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青花瓷等,重新评价元朝对中国物质文化史的贡献。
马晓红指出,蒙古族对于人和物的价值观影响了这一时期的艺术。例如,蒙古人以拥有和炫耀精致的东西为乐。这种奢靡奢侈的生活深刻地塑造了元代艺术的面貌,也极大地影响了皇室和官方赞助艺术的形式。同时,游牧民族的流动性使得他们的物品也表现出强烈的跨文化特征。具体来说,金锦结合了蒙古人青睐的黄金与中国生产的丝绸,青花瓷结合了波斯技艺和中国历史悠久的瓷器制造技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njie-gd.com/html/tiyuwenda/12737.html